产品质量出厂标准-手提袋

产品质量出厂标准-手提袋1.0

产品质量出厂标准-手提袋

第一、印刷质量标准  

1、色差/色偏:

印刷出来的颜色与参照颜色之间存在差异,一般分为6个类型:

1) 印张与跟色标准色差;

2) 同一印张不同位置色差;

3) 同批同位置色差;

4) 不同批同位置色差;

5) 公共色色差;

6) 接版图色差

2、色差 /色偏:

判定标准判定标准一般分为以下6种类型:

1) 颜色上下限标准:客户提供每种颜色或者专色的上限和下限标准;

2) 客户签样:客户结合自身产品实际现场签样;

3) 色差标准:CLEL*a*b;

4) 密度标准:适用于未提供可跟色稿和客户要求按照标准密度印刷的印件;

5) 专色标准:客户要求依据专色国际标准色卡(潘通);

6) 参考印刷配色色谱、采用此标准作为色差判定依据,色差在10个色值以内合格。

注:色差≤10%属于正常范围

3、套印偏差:

1) 单面颜色套印偏差:在多色印刷时,任意两色图像相应位置的最大偏差。

2) 正反面套印:印张两面套准标志之间的偏差。

判断标准:

类型

涂布纸

套印

≤0.1mm

正背套印

≤1.5mm

重影、飞墨、溅墨、滴墨、堆墨、糊版等均不允许

掉字、断字、破字、文字图案残缺等均不允许

蹭脏、脏污、粘胶溢胶等均不允许大块出现

 

特别说明:

过(校)板纸:即为达到印刷标准参数,预先放置用于调校颜色的所有纸张包括量产前、洗橡皮布后、过程停机等情况下放置的纸张。此不允许在大货中出现!

 

第二、覆膜质量标准(按要求覆亮/哑膜,覆膜要覆实、平整均匀,不能起泡

以下情况均不允许出现:

1) 用错膜:覆膜产品用的膜不符合客户下单时的要求。

2) 覆膜不到位:覆膜后膜没有盖到成品线内,导致成品出现局部未覆上膜的现象。

3) 覆膜异物:覆膜过程中,有头发、昆虫、灰尘等等被压在膜与产品之间的现象。

4) 覆膜起泡:在墨层较厚较大的实地部位出现砂粒状、条纹状、蠕虫状、龟纹状的膜凸起空虚现象,俗称起泡。

5) 覆膜起皱:分膜皱、纸皱、膜与纸一起皱3种情况。

①膜皱:因牵引力不均衡,使膜的两边张力一边大一边小,从而使膜出现纵向斜向或横向的褶皱。

②纸皱:纸张在通过热压合机构时,接受热量和压力不均衡,出现纵向或斜向的褶皱,多出现在拖稍部位。

③膜纸同皱:在拖稍部位出现纵向的、或以中心向外两边皱褶,向内的斜向或弧形、螺旋形的褶皱,严重时会在加工产品的中部起皱。


6) 覆膜不牢:纸角边膜与纸张分离、压痕线位置膜与纸张分离的现象。

7) 覆膜卷曲:覆膜后的产品向膜面卷曲的现象。

8) 覆膜胶水痕:覆膜过程中胶水涂布不均匀导致。

9) 覆膜雪花点:覆膜后的产品表面出现星星点点的白点,重墨位产品更明显。

10) 覆膜划痕:覆膜过程中对产品造成的痕迹。 

 

三、烫金质量标准

1) 烫错金、漏烫金:烫金型号或材质不符合客户下单要求或者客户要求烫金的产品出现未烫金的现象。判定情况:不允许出现;

2) 烫金位置偏差:烫金位置与标准位置之间的偏差。判定标准:误差范围不得大于0.5mm;

3) 烫金套印偏差:烫金位置与印刷对应图案位置之间的偏差。判定标准:烫金套印偏差不得大于0.3mm;

4) 烫金起雾:烫金图案失去金属光泽或光泽度差的现象。判定标准:一臂距离看不清;

5) 烫金不全、不清晰:烫金图文比客户文件缺失或多出局部信息的现象。判定标准:不允许;

6) 烫金刮花、砂眼:烫金图文表面出现划痕和局部出现不规则漏金小点的现象。判定标准:不允许;

第四、模切质量标准

1) 模切位置偏差:模切出的产品,图案或文字离边缘的距离与标准产品相比较,两者之间的偏差。接受标准:一般产品≤0.5mm;

2) 压线爆色:压痕线处经过折叠出现脱墨的现象;

3) 接收标准:墨层爆开脱落宽度爆色≤0.5mm长度≤3.0mm;

4) 模切切口质量:切口应光滑平整;

5) 压印痕迹:模切过程中产生的压痕。接收标准:一臂距离看不清;

6) 模切爆线:模切压力调节不当,导致产品折叠过程中出现爆断的情况。判定标准:不允许。

第五、绳子

当订单出现长三股要求时,长三股长度不得小于35cm。使用其他类别绳子时,长度不得小于32cm并应当保持同一批次、同一个客户订单绳子粗细长短样式一致.不得出现误穿、少穿、漏穿绳等情况。

 

第六、垫板纸

垫板尺寸应满足使用要求,空白面朝上,须将垫板固定在底部。



快趣印

2022-08-01T16:53:12.309

价格:0.00

优惠价格:0.00

前一篇:产品质量出厂标准-体检报告
后一篇:产品质量出厂标准-不干胶编组 4